close
「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知得失。我常保此三鏡,以防己過。今魏徵殂逝,遂亡一鏡矣。」
 
這是唐太宗知名三面鏡的典故,唐太宗最有名的部份,就是他能虛心接受魏徵以及其他大臣的批評
 

唐太宗.png

 
在歷史上,唐太宗不是只有接受批評,而是請人家批評他
這就是「納諫」,跟「求諫」的差別
 
反過來看,我們在職場,有時是不是碰到小人一直刁難我們呢?
其實很簡單可以對應- 我們心中只要有是非就好
如果他說的有道理,我們就欣然接受
如果他是胡亂栽贓,我們表面上笑笑就好,若還有智慧瞭解這些因果更好,若還沒到那層次,先放下就好
 
在我們接受了小人的批評,改善自己的缺失後,小人是否就成了貴人了呢?
那麼我們是否也有了唐太宗的胸襟,可以做更多造福眾生的事呢?
 
我們不用去管批評我們的人,自己有沒有做到,我們只要知道自己有做到就好
做人要:處理宜帶春風,律己宜帶秋氣
 
這裡提一個唐太宗跟張玄素的故事,可以知成大事者,必要胸懷廣大,並能克制慾望
 
貞觀四年,唐太宗下詔重修洛陽宮乾陽殿。張玄素期期以為不妥
便大膽向太宗進言:「陛下要大興土木,損害百姓,我認為陛下的過失,已經超過了隋煬帝。」
 
唐太宗十分不高興:「你說我不如隋煬帝,那我同無道之君桀、紂相比,又怎麼樣呢?
 
張玄素直言如果硬要重建洛陽宮乾陽殿,如此耗民傷財,那會同桀、紂一樣導致禍亂,「今若遵舊制,即是隋役復興,五六年間,趨捨頓異,何以昭示子孫,光敷四海?」唐太宗最終放棄了重修洛陽宮,同時賞賜他彩綢兩百匹,以表彰他的進諫
 
魏徵對張玄素的成功勸諫,也大力讚歎:「張玄素談論天下之事,真是有回天之力啊!可以說是仁人之言啊!」「回天之力」的成語,即源自這個典故,後人用來指能挽回局勢的巨大力量。
 
與大家共勉之
arrow
arrow

    董中凱 Substa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